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关于推进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深化传染病医防协同医防融合的决策部署,连云港市疾控中心深入推进医防深度融合,着力破解传染病防控“医防分离”难题,在完成“规定动作”的基础上,创新实施“自选动作”,形成了一批可圈可点的亮点做法。
一、体系筑基:打造三位一体协同框架
一是制度保障;印发《连云港市传染病医防协同医防融合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建立“政策-执行-监督”闭环。首创“1+1+N”派驻机制(1名监督员对接1家或多家机构),覆盖26家试点单位。二是能力建设;聚焦实战需求,构建省市级专题培训体系,含省级进阶培训、镜检技能专项等模块。并组建25人专家库支撑决策,4人入选省级专委会。三是智慧监管;建立“检查、反馈、整改、复核”全流程数字化追踪系统,重点突破消毒产品管理、医疗废物处置等薄弱环节。
二、智能防控:构建“多链条”驱动预警体系
一是数据链;完成全市34家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国家前置软件部署,全市各级疾控机构开通省统筹平台账号,累计培训流调人员100余名。二是响应链;以哨点医院为核心构建监测网络,建立“哨点医院-疾控机构”快速预警通道。创新“多问一句”旅居史筛查制度,开发HIS系统“诊边提醒”功能,实现疟疾输入病例“双零”(零传播、零死亡)。三是沟通链;构建月度风险评估和应急会商双轨机制,实现疫情动态共享与公共卫生事件协同研判。组建多级专家智库,通过实时信息交互制定分级防控策略。
三、疾病攻坚:创新四维融合防治模式
一是结核病管理创新;在“六见面”制度基础上新增视频见面机制,实现医患防治管全周期覆盖。整合市四院与市疾控资源,推行临床与公卫医师联合坐诊,为潜伏感染者提供筛查-干预-疏导-管理一站式服务。二是HIV全链条优化;打造连云港市MDT门诊建设,4月10日成立全市首家HIV医防融合MDT门诊,以早期治疗和健康管理为重点,形成医疗、预防、管理相结合的全链条服务模式。三是肝炎管理提效;市疾控会同市四院积极探索并建立了医防协同整合健康管理服务模式,丙肝患者追踪率、治疗率、随访率及临床治愈率全面提升,该工作经验入选丙肝经验模式及案例汇编,正通过疾控监督员和市级医院引领向县区拓展。四是接种服务优化;针对特殊儿童保障,指导市妇保院推行“三个一”模式(一次性告知、一站式咨询、一条龙接种)。以3家单位为成人疫苗健康处方试点单位,探索建立“诊疗+接种”服务模式,实现疫苗健康处方系统化开具,将疫苗向全生命周期推广。
四、传播革新:创建全媒体健康生态
一是矩阵建设;2025年3月创建“连尚健康”微信公众号,旨在打造内容精品化、服务智慧化的数字媒体健康传播新模式,截至目前,矩阵发布原创作品170余部。二是场景创新;将市疾控融媒体演播室作为“中央厨房”,与传统线下义诊相结合,整合医疗临床经验与疾控专业视角,“线上直播+线下义诊”同频共振,立体传播。三是能力转化。举办全市健康科普技能竞赛,推动健康教育融入日常诊疗,深化“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理念。编撰《健康促进医院案例集》,收录38项创新实践。